时间:2023/11/19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彭洋出诊时间和医院 https://wapjbk.39.net/yiyuanfengcai/ys_bjzkbdfyy/7562/

《山海经》说“闽在海中”。随着海岸上升,处于福建海岸线中部的莆田,许多原来的岛屿,成为陆上中低山。今天距莆田市南2公里的凤凰山,又名南山,6世纪时,兴化湾的潮汐还淹到山麓,地名南湖。满山苍松翠柏,倒影波中,风景宜人。那时有因“永嘉之乱”由荥阳避地南迁的郑昭,来到福建,也来到莆田南湖,他的后裔有三位从兄弟,郑露、郑庄、郑淑,由现在的永泰县南来到莆田南山,筑室定居,志称他们兄弟“筑书堂以修儒业,作篇章以训子弟”,当时地方风俗受他们的影响,“人知向学”,因此称他们为“南湖三先生”、“倡学闽南之祖”。然而他们不仅只是传播儒家文化来莆,同时也传播佛教文化来莆。陈永定二年(年)舍其所居建金仙庵,又舍书堂建永丰庵,另构小书堂居住,后来又再把小书堂一并舍建为崇信庵。这个金仙庵、永丰庵就是今天广化寺的大雄宝殿和讲堂地。这个时间比陈光大二年(年)置莆田县还早10年。

金仙庵后升为院、为寺,到唐景云二年(年)敕名灵岩寺(后来寺额是大书法家柳公权写的),又至宋太平兴国元年(年)始敕赐名广化寺,它比置兴化军(太平兴国四年一年)也早3年,故莆谚有“未岀兴化,先出广化”的说法。

隋唐以来,住寺的多是著名高僧,黄滔(—年)撰写的《莆山灵岩寺碑铭》即记载有:(隋)无际、(唐)志彦、灵敞、无了等多人,还记载主闽的琅琊王王审知送写经五千卷入寺。宋代南山佛宇更加兴旺,计有广化、法海二寺;月峰、荐福等10院;天台、普门等庵。“檐楹相摩,殿宇层出”。这么多庵院一般都是地方大官、大族舍田建造为功德道场的,南山也就成了知名的游览区。现在的《南山志》里留下的名人题咏有,唐薛令之、周朴、宋蔡襄、方维深、郑樵、黄公度、龚茂良、方翥、朱熹、刘克庄;元洪希文;明岳正、丁镛、周瑛、黄仲昭、林俊、彭汝楠……等数百首。

唐建中年间(—年)莆田人林藻、林蕴兄弟和晋江人欧阳詹在此读书,咸通年间(—年)黄滔和陈蔚、黄楷、欧阳碣也在此读书十年。宋绍兴十一年(年)起,兴化军借此地庵院为考试进士的考场,据陈俊卿写的《宋兴化军贡院记》,当时莆田、仙游、兴化三县举子有六千多人,在广化寺试场考了12科,至淳熙元年(年)止,经考送到京廷试、第进士榜的计人(莆田93人、仙游29人、兴化16人,包括状元郑侨)。绍兴八年(1年)状元莆田人黄公度当时就写有《松峰庵即席示同年》和《庚午观进士入试》等三首诗,墨迹在普门庵壁上,到明代犹存。

明弘治十四年至十六年(-年)兴化知府陈效聘周瑛、黄仲昭于广化寺开局修纂《兴化府志》,为流传至今的一部著名地方志。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yy/pgyy/6633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