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9:46 黄勇/文 黄姓(37)|黄巢曾多次参加科举落榜,他带领的农民军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晚唐五代时,福建出了一个著名的文学家,他所在的东里黄氏家族,功名累累,光耀史册。他就是黄滔。 黄滔(-),字文江,兴化府莆田县城内前埭(今福建莆田市荔城区东里巷)人,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、闽中文章初祖。 黄滔的父亲黄山周,一介布衣,家境比较贫困。尽管如此,出身于书香门第的黄山周,还是让黄滔自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。 黄滔也很争气,虽然出身贫寒,但志向远大。 唐懿宗咸通元年(),黄滔只身一人离开家乡,与陈蔚、黄楷、欧阳碣3人,到离家30多里外的南山东峰书堂苦读。 东峰书堂位于灵岩寺旁,黄滔来这里求学时,还没被称为东峰书堂,而是后来黄滔回来改造升级后才被叫做东峰书堂的,他是东峰书堂的创办者。 咸通13年(),黄滔前往京城长安求取功名,但由于无人引荐,屡试不第。 直到乾宁2年(),他才考中进士,此时距他第一次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,已经过去23年了。 尽管考中了进士,但并没有给黄滔带来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仕途,因为时局已经坏了。 当时藩镇割据,政局动荡,朝廷对黄滔这一批进士无暇授官。直到光化2年(),时隔4年后,黄滔才被授予四门博士的闲职。 更让人郁闷的是,一年后,宦官刘季述作乱,黄滔无奈之下,只得回到福建避乱。不过,他回福建算是一个正确的选择。 天复元年()起,黄滔应主持闽政的王审知征聘并得到重用,官至监察御史里行、威武军节度推官,历时8年。 黄滔长期辅佐王审知治理闽地,使得这一方土地成为晚唐乱世中较为安定的区域。 因为北方战乱,中原名士李洵、韩偓等人进入闽地依附王审知。黄滔与这些文士以礼相待、和诗论文,让闽地文风大振。 黄滔把闽人自唐高祖武德至唐昭宗天祐年间近年里写下的诗作,辑录为《泉山秀句集》30卷,这是福建历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,可惜后来散佚于乱世。 福建莆田二中教学楼前的黄滔塑像(资料图片) 晚年时,黄滔离开福州,回到莆田定居。 黄滔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。前人评价他的文章是“赡蔚有典则,策扶教化”。 天复二年(),王审知修筑福州城,在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像镇守城池,命黄滔撰写《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碑》。 碑文长达多字,骈散间行,气韵生动,神采飞扬,堪称碑记中的珍品。 他的辞赋也很有名,前人称其赋“雄新隽永”,誉为“一时绝调”。《全唐诗》收录有黄滔诗3卷近首。《四库全书》收录有《黄御史集》10卷,附录一卷。 黄滔所在的东里黄氏,一共出了进士94人,其中状元2人:黄仁颖,黄滔次孙,黄珦次子、黄仁愿之弟;另一个是黄公度。历代解元出身的,有14人。 如今,在莆田市荔城区镇海街道英龙社区,有纪念黄滔的黄滔祠。 请看黄姓(39)。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st/pgst/6616.html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