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彬(—),字文中,又字文仲,别字质先,别称文中父、文中子。自号壶谷山樵、遵道生、织履生、一枝栖、枝隐生、枝隐居士、朱湖太生洞天居士、枝隐庵主、枝庵发僧、枝隐头陀、枝隐庵头陀和“金粟如来”等。兴化府莆田县(今福建莆田)黄石人。流寓金陵(今江苏省南京市)。 万历年间,明神宗朱翊钧召见吴彬,试殿中第一,授中书舍人,历工部主事。供职于宫廷画院。工山水,布置绝不摹古,佛像人物,形状奇怪,迥别前人,自立门户。中国国画大师,明代宫廷大画家,晚明人物“变形主义画风”和“复兴北宋经典山水画风”的主要倡导者和领导者之一,享有“画仙”之誉。 年11月,其名作《文杏双禽图》被收入《中国历代绘画》,列为中国上下五千年的28幅绘画杰作之一。年,北京保利秋拍吴彬名作《十八应真图卷》最终以1.亿元高价成交,创下当时中国画拍卖价格新的世界纪录。 《十六罗汉图》是吴彬传世最早的作品之一,他以造型古怪的拟古之笔绘画人物,对明末人物画家影响深远,比如著名的画家陈洪绶(-)和一些版画画家。画中罗汉形象极具戏剧性,其灵感可能来自于一些流行的宗教题材戏剧或宗教活动中的造型。 此《十六罗汉图》卷为明代画家吴彬绘。画卷为佛教人物题材,描绘释迦牟尼的得道弟子十六罗汉,卷首为明代书画家米万钟题引首:應真變現,卷末有汤宾尹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。此卷现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。 罗汉又称阿罗汉(梵文:Arhat,巴利语:Arahant)是根据梵文音译而来。罗汉虽源于印度,却在我国广泛流行,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。唐代玄奘将《法住记》译出,奠定了中国罗汉信仰的基础。《法住记》中记载了十六罗汉的名称、住处等,并说其常住世间,弘扬佛法利乐众生。此后,罗汉信仰逐渐兴盛,绘制罗汉题材的画家辈出。而十八罗汉则是在十六罗汉中国化过程中,根据汉民族的特点又追加了两位。 明万历十九年 吴彬绘 十六罗汉图全卷 纸本水墨设色 纵32厘米横.3厘米 现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st/pgst/6610.html |